您现在的位置: 圣乔治  > 圣乔治旅游 > 正文 > 正文

非欧十三国游记12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6 17:44:58
北京皮肤科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439528.html

  埃塞俄比亚是个很有个性的国家,必须用一张有个性的开篇照来配合。   这是埃塞的钱,话说埃塞的汇率其实我已经不记得了,为了写游记,特意又问了在埃塞的中国朋友,是一块钱人民币对3.66当地钱。

  借着这个话题,顺便说说我们在埃塞的行程和费用吧。   在埃塞旅游可以分成南北两大部分,南边主要是原始部落,从首都亚迪斯往南大约五百多公里一个叫做“阿尔巴门奇”的城市开始,一直到最南边跟肯尼亚的边境附近,有很多不同的原始部落,各有特色,比如最著名的“唇盘族、Hamer族”等等。这些部落真的非常原始,感觉上,从盘古开了天地、女娲造了人类以来,他们就是相同的生活状态,一直到现在。最重要的是,并非有任何客观原因,比如贫穷或是战乱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而是他们自己就不愿意进步。所幸地球人并不都跟他们一样,否则现在的人类绝对不会有什么电脑、飞机、互联网,甚至连二层的楼房都不会有。   往北就要发达很多了,埃塞历史上各个王朝的中心都在北部的阿克苏姆、贡德尔和拉利贝拉等地,因此,北部的游览内容就以历史古迹为主,最著名的当属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除此之外,北部还有非常独特的自然风光,能一直走到近前的活火山,耳闻目睹熔岩涌动和轰鸣,还有一个盐湖,周围的地貌被称为“最不像地球上的风光”。   想把南北两部分都玩遍的话,即使走马观花也需要至少二十天时间,欢乐姐只有十四天假期,所以我们商量好,优先去她感兴趣的地方,其余的等她走了之后我自己再去。这样,我们的行程就定成了,一天在首都,八天去南部,四天看火山和盐湖,最后一天就是欢乐姐的回家之旅了。   关于费用,因为欢乐姐必须按期回国,为了确保行程,我们是提前从网上定好了前九天的,价格相当贵,我记得是一天美金,包括车、司机、司机食宿和油费,但是后来欢乐姐走了之后,我自己又重新找的车和导游,才当地钱一天,只是不包括油费,其他都一样,这个价格合下来只有7、80美金而已。   去看火山和盐湖是必须在当地报团的,因为地处埃塞、吉布提和厄尔特利亚的交界处,不是很太平,不允许游客自己随便出入,必须跟团,由旅行社负责办理相关的通行证等手续。这部分我们也是从网上那同一家旅行社定的,同样贵了很多,我们的价格是每人八百美金,后来问了几位团里同行的人,发现正常价格在四百到五百美金,而我后来在北部遇到两个中国女孩,竟然砍到了三百美金一个人,可见“穷游”也是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   话说我们这行程其实是昨天晚上到了酒店才跟旅行社的人临时商量好的,当时约好今天早上司机来接我们,进行“首都一日游”,第一站也不是景点,而是先去了邮局。   亚迪斯的安检程度还挺高,进邮局也要安检,而且不让带相机,所以一张照片都没有。更幽默的是,在邮局里也能体会到埃塞的个性,本来邮局里卖邮票应该是“国营”的买卖吧,可在这儿好像是私人行为。我们先去了个窗口,一个老哥拿出一些纪念邮票让我们挑,要价相当贵,而且那意思是买的多可以优惠,我就感觉好奇怪,犹豫了一下,先没买,换了另一个窗口去买寄明信片用的邮票,结果这窗口的小哥也拿出一堆纪念邮票来,要价比刚才那个人便宜好多,这可是埃塞首都的邮政总局啊,竟然跟中国的地摊一个感觉。   无论如何,邮票本身还不错,下手买了不少,第一个任务成功完成。我又忘了邮局里一般都不能刷卡,没换好现金,跑出来先找司机借了钱,不够,又去ATM机再取,这一折腾,等都搞完已经快中午了,下一站就直接去吃中午饭,顺路可以看看亚迪斯市容。

  我们在埃塞吃的这第一顿正餐相当好,之前在吉布提已经吃过“英吉拉”,但那是个“地摊货”,这天中午我们吃了个高大上很多的,色香味俱全。   这一次虽然还是用手,还是所有人在同一张饼上搅合,也许是因为吃食本身看起来比较高大上了,欢乐姐也欣然接受,而且还有点小激动,拍了不少“靓照”。

  关于埃塞的传统吃食,值得简单说一下,有两个主题,首先是“英吉拉”,这名字专指那饼,是用一种植物的种子磨成粉做成的,也会按比例掺一些面粉,一般来说,面粉越多,档次就越低。另外,根据我自己吃了将近一个月英吉拉的体会,个人认为这种植物应该有一定缓解高原反应的功效。埃塞多山,海拔整体偏高,比如首都亚迪斯的海拔我记得在左右,这个高度不会有太明显的高原反应,但如果长期居住,对身体应该也会有一定影响。   另一个主题就跟当地宗教有关系了,以前说过,埃塞主要是东正教,虽然不像伊斯兰教那样有各种忌口,但在饮食上有一项规定,每周有一天(或者三天,记不清了,而且竟然百度不到)叫做“fasten”日,是必须吃素的。为了配合这个习俗,就专门有在fasten日吃的食物。这盘色彩斑斓的就是“fastenfood(fasten日食物)”,里面都是素食。

  坦率的说,刚开始我根本没明白所谓的“fastenfood”是啥意思,还以为是快餐,因为英吉拉吃起来真心很快,连我这种一向吃饭慢的人都有点慢不下来。   速战速决搞定午饭之后,开始游览景点了,最先去的是埃塞尔比亚国家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没有太多好看的东西,只有一件镇馆之宝“露西(Lucy)”,被认为是全人类的老祖母,非常值得拜会一下。此外,我还在琢磨关于导游的问题。   当初从网上跟这家旅行社联系的时候,说好的是“司机兼导游”,但就这一上午时间,我已经看出来,我们的司机就是个司机,跟导游没有半点关系,这让我有些不爽,埃塞无论南部北部,都是很需要有人能刨根究底的给讲讲,否则就是看画,啥也理解不了。所以,我当时琢磨着,博物馆里经常有“大侠”出没,打算看看能否找到一个真正的导游,明天带着一起去南边。

  走进博物馆,迎面一副很大的地图。我现在很喜欢看地图,很多事情一目了然,比如说,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来,埃塞俄比亚虽然距离红海和亚丁湾都很近,很不幸却没有任何海岸线和港口。   港口对每个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是通向世界的大门。想想有多少事都是因为港口之争,巴基斯坦被塔利班肆虐,跟欧美列强不希望卡拉奇成为重要港口不无关系。北也门为了压制南也门,极力发展北部的港口城市,降低亚丁港的重要性。阿联酋的迪拜更是通过港口的贸易进出,即使石油已经枯竭,仍能维持很高的经济收入。   而埃塞俄比亚,被厄尔特利亚、吉布提和索马里彻底包围,对于大海是“看得见、摸不着”,相信这让埃塞人相当的难受。

  这是关于“露西”的介绍,很简单的文字说:“hi,大家好,我是露西,今年‘三百二十万’岁,已经可以完全直立行走。也请认识一下我那些世界著名的祖先和后代,他们都来自于埃塞俄比亚”。

  以前,我看过的历史不过是几千几万年之前,到了非洲,一猛子就回到了几百万年之前。埃塞国家博物馆里,最主要讲的就是人类起源,比如这几张图,很清晰的标出了非洲各个地方物种的时期,还有那个时间单位“Ma”,表示一百万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

  这位就是全人类的老祖母“露西”了,经过前面那些渲染,看到这样一幅又小又残缺不全的骨架,也许会有些失望,但她对于人类了解自己是如何从海里的鱼或者树上的猴子变成现在这样天天敲电脑、玩手机、时不时还坐飞机出国旅游一趟的现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是关于露西的英文简介,鉴于我的英文能力有限,除了简单翻译一些重点,也把原文发上来,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看一下。   世界闻名的“露西”,于年被发现,在埃塞俄比亚的语言里她被称为“Dinknesh”,意思是“你太美妙了”。露西身高大约一米零五,比Ardi要瘦小一些(露西是完全直立行走,Ardi是介于四肢行走和直立行走之间)。即使在自己的种群里,露西也是较为瘦小的。从骨盆形状能看出她是一个女性,死亡时处于青壮年,她的智齿还没有被充分的使用过。从她的骨盆形态看,很可能她直立行走的能力要强于Ardi,而她爬树的能力也优于现在的人类。她有着很长的下颚,因此她的脸部应该是前倾的,更像猿而不像现代人。

  从这张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人类从四肢行走进化到直立行走的过程,第一个图是适合四肢行走和爬树的骨盆形状,第二张图是Ardi的骨盆,介于两者之间,第三张图则是露西,已经很接近现代人的骨盆形状。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呢,为什么猿猴至今仍然用四肢行走,而人类会把自己变成直立行走呢?

  除了露西,这个博物馆里就没啥太好玩的东西了,这是一些古生物的化石。

  相对于“Ma”,这些当地服饰非常现代化。

  自从去过伊拉克之后,对于博物馆的布展也了解了一些,这里比起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那真是差太多个档次了,而且感觉很不用心,什么东西都是往那儿一堆就完事了。

  如果还记得我前面提过的找导游的事,现在可以继续讲讲了,这事从我们一到博物馆就开始进行了。买票的时候,先问了一下有没有讲解,貌似是有的,但是一个我看着很不顺眼的老先生,也没请他讲解,就进去自己乱看,中间碰到一个美女,好像也是讲解员,正带别的客人,我就跟她简单说了一下,想找一位专业的导游,她答应说帮我问问看,一会儿给我回复。   正好在我们差不多看完博物馆的时候,美女带着一个人来找我们,说他是博物馆里的专业导游,先简单聊了一下,似乎有点靠谱,他也提议说请我们喝果汁,坐下来细聊。   这就是那个人,至于说我到底有没有请他当导游,请接着往下看。

  在博物馆里面的时候,我让他简单讲了几句埃塞的历史,如果满分是一百,他的回答大概能得八十分。不能算非常满意,但也可以坐下来多聊聊了。然后是费用问题,我现在忘了他说每天要多少钱作为工资,好像八十美金来着,不算便宜,而且我知道欢乐姐对于导游并没有需求,已经跟她说了,如果请导游,费用我自己出,这样的话,我也要好好考虑一下。   对于这位导游,还有一点我不太满意,他有一种感觉有点奇怪的做派,很难形容,一举手、一投足,总觉得不自然,老拿着股劲。即使如此种种,各方面都并不是很满意,我还是几乎要下决心请他了,没想到,他自己的一句话,替我省了大把的银子。因为他提到,在各个地方都有当地讲解员。   这下子我顿时明白了,那就不需要导游全程跟着了,一个会说英语的司机足矣。于是,我留下他的电话号码,说我们两个得商量一下,如果确定要请他,下午六点之前会给他打电话。   这样,导游的事可以翻篇了,只需要再说说果汁,看这两个小杯子,刚端上来的时候,我和欢乐姐对视一眼,心里都寻思,这也太袖珍了吧,没想到这只是“试用装”,当我俩对果汁的味道首肯之后,又重新给上了可老大的两大杯。这也是埃塞比较可爱的地方,作为我“第二不喜欢的国家”,埃塞还是要比位居第一的阿富汗强多了,确实埃塞人经常让人感觉“欠抽(这也是我在埃塞遇到不同的几拨中国人或多或少都跟我表示过的感受)”,但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埃塞人并不像阿富汗人那样,不遗余力的坑人、骗人、不负责任和自私。

  喝完果汁,我其实有点过意不去让人家请客,正犹豫要不要我来付账,他已经很痛快的付了钱,我们就起身离开了。刚才从博物馆出来,司机看到我们很惊讶,估计心里正忐忑呢,也别耽误太久了,让司机心里长出草来,不利于健康嘛。   离开博物馆,下一站是个教堂,路上惯例看看街景,第一张照片里紫色的花儿很漂亮,第二张则是路边一个小集市。

  这是为了拍那个扛了一捆柴火的女人,在埃塞,据说女人很没有地位,而且要干很多重体力的事情。前者无法深究,就像“三从四德”的中国女人从古至今到底是否有地位,恐怕也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说清楚的事情。但是后者,就凭这张照片,已经可以确定无误了。

  很快到了教堂,这是在埃塞看的第一个,后来我又看过很多,倒是形态各异,都不太一样。由于我现在对这个教堂已经啥都不记得了,就去拜访了一下度娘,然后发现,亚迪斯有两个比较有名的教堂,一个是圣乔治教堂,另一个是圣三一大教堂,都不是我们看的这个,而另外那两个我们也根本没去看过。好吧,这就是没用心做功课的后果,不过也好,当时我对于基督教和东正教还所知甚少,看也看不懂,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去埃塞,再去这些教堂,反而能看得更明白了。   所幸我当时拍了一个牌子上面写了教堂名字,所以我还能说,这是个圣母玛利亚教堂,照片里是教堂外观,其他的,恕我真是不记得了,完全没有故事可讲。

  这是个附属建筑,也不知道是啥了,难不成是钟楼?

  一只很漂亮的猴子,要不是那两根电线,这张照片本来还算能看的。

  在教堂后面有个“宫殿”,之所以要打引号,因为这张照片里的两个“茅草房”就是那宫殿了。这儿本也有很不错的讲解员,是一位老先生,宫殿和一部分能进入的教堂都给讲的很详细,可惜啊,都不记得了,等我有机会再去一趟吧,哈哈。

  还有这些,看上去像窗帘钩,但窗帘理论上说不会挂在一面墙前边吧,所以,要想知道这是干啥用的,也得等我再去一趟埃塞才行了。

  这树也是有说道的,隐约记得好像是从哪里进口来的,很昂贵。

  这两张照片还有印象,说这房子的建筑方式是地道的埃塞传统方式,尤其是屋顶部分。

  这可能是个礼拜堂,注意看十字架,“竖”比“横”长的一般就是东正教。另外再多说两句,刚才百度的时候,偶尔看到一篇文章,说“埃塞俄比亚不是东正教”,并且罗列N多理由。对此,我觉得有些过于教条了。从这一趟非欧十三国,加上后来又去高加索三国,了解略微多了一些,这才发现,其实基督教的分支远不是只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这么简单的,还有北欧国家的“路德宗”,亚美尼亚也跟谁都不尽相同,即使都是东正教,乌克兰和埃塞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可以说,不同的国家,就有一个自己的分支,甚至,国家大一些,不同地区都未必完全相同了。

  这个人的脚上带着一副镣铐,正在艰难的绕着教堂走圈,老先生说他是为了治病,大概就是吃苦来洗清自己的罪恶,然后病就可以好了。

  最后,我很庆幸临走之前拍了这张照片,不然我会连教堂的名字都完全不记得了。

  看完教堂时还不算太晚,大概下午五点多,因为早上曾经跟昨天飞机上遇到的中国帅哥联系过,他说晚上要是有空可以一起吃饭,我们就直接回了酒店,在酒店又跟旅行社的人定去火山的行程。我还记得那位中国帅哥知道我们要去火山,说了一句“我看看以前问过去火山的价格是多少”,然后并没有下文,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跟旅行社订完了,钱也付了,当时我就意识到,肯定是贵了。话说后来这家旅行社还一度答应每人退我们一百美金,但最终因为我办事不利,没能实际拿到。   旅行社的人走了,接下来是“中国时间”,这还是第一次跟飞机上的邻座在机场散伙之后又见面的,而且这位“邻座”还帮了好大的忙,首先就是带我们去换钱,自然是去汇率最好的地方。在亚迪斯,很多中餐馆里都可以换钱,但是来之前我根本就没往这儿想过,但是后来我在北部碰到的两个姑娘就门清的很,必须让我再一次感慨,“穷游”绝对是个技术活。   这就是那天我们换钱的中餐馆,并没在这儿吃饭,我只是拍了菜谱,记录一下亚迪斯中餐馆的价格而已。

  还是第一次遇到一个中国男人很能接受国外当地的饮食,这天晚上这位中国帅哥带我们到了一家非常好的当地餐厅,彻底的埃塞传统美食,还有非常正点的歌舞表演。

  这个,不用说又是英吉拉,但这不像我们中午吃的那个“fastenfood”,是有各种肉酱的,尤其还有生牛肉酱,以前我不知道埃塞人喜欢吃生牛肉酱,记得当时还讨论了一下西藏人也喜欢吃这一口的问题。

  非洲人善跳舞绝对是天赋,后来我们去南部,路边随时有小孩子跳舞为了得到小费,这行为本身不招人喜欢,但必须说,那么小的小孩子,不可能接受过任何训练,那胳臂、腿、屁股一动,直接就是舞蹈家,真没的说。   在埃塞有一种抖肩舞是最著名的,动作很简单,但是别小看,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当时这个餐厅的歌舞表演,舞者会下来跟食客们互动,有两位美女,一个应该是当地人,另一个貌似菲律宾人,水平之高,顿时博得满堂彩。   歌舞表演持续的时间挺长,录了不少视频,但他们的舞蹈靠截图也看不出啥来,就没花时间弄,尤其那抖肩舞,必须看视频,截图的话,都未必能看出来是在跳舞。等以后吧,看怎么能上传一些视频,现阶段只好请大家先自行脑补一下了。

  以前好像提过,埃塞是目前为止到过的唯一一个让我感觉有“咖啡文化”的国家。不止一次在埃塞人家里喝咖啡,他们煮咖啡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留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埃塞人在家里并不是用咖啡粉熬咖啡的,而是从炒制生咖啡豆开始,每次炒好之后,都会端着炒锅走一圈,给每个客人或家人闻一下咖啡豆炒制出的香气。   当然,刚到埃塞的这第一天我还没意识到这些,只知道埃塞的咖啡很出名,吃过饭之后,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了,还是来了一杯咖啡,也不管明天我们还要早起出发去南部,反正先任性开心了再说,哈哈。   还有,那个有点像“烧杯”一样的圆瓶子,里面的黄色饮料也是当地特色,叫做“HoneyWine(蜂蜜酒)”,是用蜂蜜做的,非常好喝,而且那圆瓶子并不是酒瓶,就是酒杯,直接用那个端着喝,这喝法也够有特色了。

  酒足饭饱,咖啡也喝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帅哥又陪我们去埃塞的夜店嗨了一下,见识见识埃塞人的夜生活。   这位帅哥本身就很爱喝酒,第二天又刚好是周末,他也不用上班,可以敞开喝,这一个晚上我们真心是干掉了很多很多杯和瓶,绝对到了宾主尽欢,大家都喝得超级“嗨皮”的程度。   最后,等我们回到酒店,已经快要凌晨四点了。在埃塞的第一天玩的确实野了点,要知道第二天,不,已经是今天了,我们跟司机哥约的可是早上六点出发,因为有几百公里的路要走,在埃塞的路况下,司机哥说必须要早点出发才好。   在埃塞的第一天没想到会这么丰富,这篇游记也写了整整一天时间,可累死宝宝了,赶紧结束吧,结束照片一直犹豫这两张里用哪张,干脆也不挑了,都发上来,刚好是喝酒的开始和结束,整齐和狼藉,不错不错,哈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gqiaozhia.com/sqzly/958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圣乔治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