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圣乔治  > 圣乔治文化 > 正文 > 正文

会议报道临床沟通,微光闪烁,薪火相传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2/23 17:14:48
北京皮炎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8146.html

作为京港感染论坛的一个传统板块,“临床沟通,微光闪烁”于18日上午在第九届京港感染论坛的分会场二压轴登场。医院检验科王辉主任牵头组织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微光计划”走基层,同时在京港论坛启动“微光闪烁”版块,医院提供平台讲述基层微生物人员自己的故事,今年已经走到第四个年头。

该栏目由来自浙江大医院的杨青医院检验科的曾吉教授主持,医院的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们与临床之间的故事。

1

张伟铮老师

第医院检验医学部的张伟铮老师,他讲述了一例复杂多种病原体感染的“破解”历程,通过免疫学试验、血培养、质谱鉴定和皮肤组织活检细菌培养等等方法一步一步“拨开云雾”,最终诊断这是一例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流感嗜血杆菌、圣乔治教堂诺卡菌和马尔尼菲篮状菌合并感染。他指出能找到感染真菌的关键在于先于临床进行了预判,对于病理科未检出真菌的结果抱有怀疑,最终在荧光染色和病理切片中都找到了真菌孢子。能够最终“侦破”所有病原体,依赖于实验室与临床持续和多次沟通,病理虽然是金标准,但病原体的最终诊断往往离不开检验人的努力。

2

牛敏老师

第二位讲者是昆明医院的牛敏老师,她带来了一例境外输入类鼻疽伴头部脓肿的病例解析。患者三次血培养均为阴性,常规用药头孢曲松搭配万古霉素无用,而改为美罗培南治疗后病情却逐渐好转,脓液培养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鉴定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热病》指南中提示该菌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她评价此例病菌的诊出属于“歪打正着”,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有多重耐药性常导致经验用药无效,而实验室也不易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病原菌,其高死亡率使得快速诊断疑似患者有重要意义,诊断时应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gqiaozhia.com/sqzwh/7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圣乔治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