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明斯克庄园,16世纪沙皇的庄园,它的建设先后经历几代皇帝。彼得大帝的童年也在这里度过。至今保留沙皇当年生活过的一些老建筑。耶稣升天大教堂,施湼约翰圆顶大教堂,圣乔治钟楼等。
卡罗明斯克庄园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位于克里姆林宫南面,横跨莫斯科河两岸,幅员辽阔,占地面积公顷。
这是庄园北大门。庄园内的木制宫殿已不存在,而铁门上部的木制门塔,却是庄园内保存完整的当年木制建筑。
这里14世纪时是莫斯科大伊凡王子和俄国沙皇的避暑山庄。从16世纪开始,很多帝皇,如伊凡雷帝、彼得大帝等都在这里修建过别墅。
这是蓝顶的伊凡雷帝教堂。它有着一段恐怖的传说。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称为沙皇的大帝。也是第一个把莫斯科公国改为俄罗斯的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位铁腕暴君。他性格暴躁,容易动怒,传说中的“伊凡杀子”就发生在这里。
有一天伊凡看到儿媳妇的衣着有点暴露,便破口大骂,被他儿子听到了,跟他顶了几句嘴,于是,他盛怒之下,拿起拐杖朝着儿子击去,正好击中儿子的太阳穴,儿子立刻血流满面,当即毙命。所以在俄罗斯历史上留有“恐怖伊凡”的传说。俄罗斯伟大的艺术家列宾有一幅著名的油画《伊凡杀子》就是表现伊凡失去儿子时的懊悔和绝望。
这是圣乔治钟楼的外侧。也就是有名的红门,建于—年。除了作为庄园大门守卫功能外,还兼具庄园保卫处的功能,一些庄园侍卫官住在这里或在这里议事。
这是圣乔治钟楼的内侧(南)。红门旁边白墙绿瓦的是皇家的厨房。
这是圣乔治钟楼内侧绿茵茵如地毯般的大草坪。
草坪中间两颗大树上挂满了红灿灿的圆豆豆,绿叶配红豆,甚是好看。这种花楸树在莫斯科到处可见,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树。
站在红门内,对面就是庄园内最主要的也是最大建筑--耶稣升天大教堂。公元年,为庆祝伊凡雷帝小王子的诞生,修建了这座教堂庄园。同年修建的这座耶稣升天大教堂是这座庄园最古老的建筑。
直插云天的耶稣升天大教堂。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所建,石块建筑加锥形木顶,成为俄罗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教堂下部是砖石结构,上面是火箭形的木屋顶。
斜阳下的耶稣升天大教堂。洁白的耶稣升天大教堂在天空下显得异常圣洁、虔诚,它已被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卡罗明斯克庄园的一颗明珠。
耶稣升天大教堂矗立在莫斯科河畔的斜坡高地上。教堂左侧是用砖石建造的二层建筑多普勒伏尔,曾是沙皇家族的厨房,现在作为展览馆。
施湼约翰圆顶大教堂。位于中心广场西侧。
这是施湼约翰圆顶大教堂全景。
这是中心广场东侧隐于丛林之中的一幢漂亮的用作议事之用的厅堂式建筑。
这座建筑体现了俄罗斯建筑的独特风格。绿顶黄墙白色罗马柱与庄园的草坪绿地和茂密的大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令人一瞥,心旷神怡,恍若身临仙境。
站在中心广场南侧,莫斯科河畔茂盛的森林带和远处与天际相接的林立的高楼大厦,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这么漂亮的地方,与夫人不留张纪念照一定会十分遗憾的。
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秋天的庄园景色特美,宛若仙境,河水潺潺,古树参天,果园飘香,色彩斑斓。美得自然,美得让人心醉。卡罗明斯克庄园,依山傍水,风景美丽,山下的小溪是莫斯科河的分支,河水清彻无比,可以直接饮用。园中有许多花草和树木,秋天的时候,远远地就会闻到花香和果实的芳香。
站在庄园的草坪上,极目远眺,美丽的莫斯科河风景带与大楼林立的莫斯科市尽收眼底,好一幅绝美的大自然画卷啊!
在红门外的西侧丛林中,大树掩映着一幢小木屋,这就是著名的彼得一世小木屋,为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彼得大帝年生于莫斯科,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维塔利娅·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由于4岁时其父亲去世,在王位继承的斗争中受到先前子女的排挤,母亲带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彼得一世小时候非常喜欢造船,曾在近旁的莫斯科河上自己动手造过一艘小船。
卡罗明斯克庄园的黄金时代是在17世纪中叶,这里修建了美轮美奂的建筑物——木结构宫殿,该宫殿拥有个房间,扇窗户,是沙皇的郊外避暑官邸。
可惜,这座美丽绝伦的木结构宫殿已不复存在,改建成了一座小木教堂,但那独一无二的景观,始终珍藏在老一辈俄罗斯人的心中。
彼得大帝的铜铸立像。据说他身高两米有余。他带领童子军,即后来的禁卫军,打败他的姐姐索菲亚,夺回原本属于他的权力,建设了沙俄的海军,对俄罗斯帝国的建立有着不朽的功勋。连年征战,在圣彼得堡海边为救落水的士兵,感染风寒,享年52岁。
这是庄园内仅存的一通14世纪的古建建筑件,是珍贵的文物。
这是去卡罗明斯克庄园路旁的一座蓝顶教堂。是坐在大巴上拍的。是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堂。
这是路过的卡罗明斯克庄园的西门,里面尖顶的木制建筑应该是后建的庄园木制宫殿。也是坐在车上拍的。
俄罗斯地大物博纬度高,夏季避暑好地方;人烟稀少矿藏多,二战之后超级国。恰值退休,随于与夫人及朋友一起拼团出游俄罗斯,一则避暑,二曰旅游。四飞一车,四市十日。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受益匪浅。谨以此为记。
史海涌只为得到鼓励,把文章做的更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gqiaozhia.com/sqzwh/6108.html